演讲实录 / RECORD SPEECH
品类的诞生与战略的终结 里斯中国总经理张云 时间:2017-12大家下午好!里斯先生安排我来和大家分享品类的观念。
今天上午,今麦郎范总讲到一个观念,我非常认同,企业家既要务实又要务虚。务实是什么?是实际的实践工作,务虚是观念的工作。从我的实践来看,你要问我是什么起到决定性的第一步,我认为是务虚。
今天上午,几位企业家分享了他们的实践案例,他们面临战略决策的决心,换一个企业家,就算他认同了定位,认同了聚焦,认同了品类,他也未必会这样决策。这是由观念决定的,所以我们经常讲的一句话是:你只有相信定位,你才会有好的定位。你只有相信聚焦,你的聚焦才会有成果。而且是真的相信,不是说我认同——很多企业家实际上认同的是聚焦的利润,但接受不了聚焦的做法。
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《品类的诞生和战略的终结》,这个可能讲得比较务虚。但是,我认为,这对于我们深刻地理解品类战略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。
历史的终结“概念”
最近的一百年里,不断出现了很多关于战略的观念,好像每过五到十年,就会有一个新的战略观念出现,过两年又不见了。我在这里提出一个问题,在这些变化当中,有没有一个根本的东西,它是不变的?关于战略,不变的是什么?我们如果把握住了那个不变的东西,我们就可以应对那些变化。
在哲学的领域里,德国有一个著名的哲学家叫黑格尔。黑格尔曾经提出过一个非常有名的概念,叫做“历史的终结”。他的主要观点是,哲学层面的历史和我们一般认为的历史是不一样的。我们一般认为的历史是一百年前发生了什么,十年前发生了什么大事件。但他认为哲学层面的历史,是整个人类经验的综合,人类发展一定会有一个终点。
这个终点是什么?如何找到人类的终点?黑格尔认为,要找到人类的终点,必须找到推动人类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。我们一般认为几千年以来,经济就是人类发展的根本动力,大家都想活下来。黑格尔说,不是这样的,人类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类会为了名誉,为了得到承认,不惜牺牲生命。动物抢到一块肉,抢赢了就吃,抢败了就跑。但是人类为了证明自己会不惜生命,两个人拼杀。黑格尔深刻地指出一点:人类社会的推动力,发展的推动力,根本的推动力是心理。是人类希望被承认的心理推动着社会的发展。人类历史发展的终点,就是怎么满足每个人得到承认。
他进而指出,当法国大革命发生的时候,人类已经找到这个终点,就是“民主和自由”。民主和自由就是人类发展的终点,因为民主和自由可以让每个人得到承认。所以人类社会一定会向民主和自由的阶段发展,这是必然的。因此,黑格尔认为,在哲学层面,人类的历史已经终结了,剩下的只是实践。虽然没有实现,但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个终点:民主和自由。
事实上历史已经证明,在过去一百年里面,甚至过去的三十年里面,全世界民主自由的政体由三十几个变成七十几个。而全世界无论是不是民主自由的国家,它宣传的肯定是民主和自由。这说明民主和自由满足了人类根本的心理需求。
战略是否存在一个“历史的终结”?
商业界每过三年出现一个战略概念,然后过两年又有一个新的概念。有没有一个根本的战略概念?我想是存在的。五十年前,里斯先生和特劳特先生共同提出了定位观念。我认为定位最大的贡献就是在商业史上指出了营销竞争的终极战场。怎么占领这个终极战场?就像黑格尔,已经找到了驱动人类历史发展的是心理,是被承认的心理。那怎么满足这个被承认的心理?
我认为里斯先生用了50年找到了这个东西,所以在此后的28年里面,主题就是如何去占据终极的战场?如何去占据消费者的心智?我们最初提出三种定位方法,有:领导者定位,关联定位,给竞争对手重新定位。然后又发展出了新的营销模式,如:营销革命、22条商规这样的观念。这些著作是在一步一步往前走的实践过程里形成的,越来越靠近真相。
尤其是聚焦的提出,《聚焦》这本书绝对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。聚焦的观念,我认为是战略里面最基本、最核心的观念。但是,它离最终的终点,仍然有一段距离。
今天上午任总分享聚焦,聚焦的度是什么呢?我们企业实践的时候,认为聚焦到一个“厨电”已经很聚焦了,聚焦到“白电”已经很聚焦了,聚焦到“家电”已经很聚焦了,这个度是什么呢?这个度在哪里?
品类,给我们提供了最终的度——聚焦到一个品类。
十二年前,里斯先生和劳拉女士写了《品牌的起源》,系统地提出了关于品类的观念,里面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:建立品牌最佳的做法,就是开创并主导一个品类。
我认为当“品类”这个观念提出来之后,关于战略的历史就已经结束了。我们不用再去找下一个关于战略的创新观念。这就是所有战略的核心,终极的做法就是:开创并主导一个品类。
我们放眼全球的商业实践,只要你的品牌能够代表一个品类,不管这个品类有多小,品牌都是非常有价值的。一旦你这个品牌代表不了任何品类,无论你的品牌有多大,都没有什么价值,最终难免像通用汽车一样走向破产。
三十年前,里斯先生和劳拉女士在著作里面抨击美国的汽车产业,抨击日本的电子产业。最近的二、三十年里,这些抨击都逐渐被验证:三大汽车企业已破产,日本的电子产业全面崩溃。我想起中国一句老话,“不听老人言,吃亏在眼前”。
心智特征造就了品类的力量
为什么民主自由如此有力量,有吸引力?是因为它满足了人类终极的心理。为什么品类有力量?是因为它满足了心智的基本特点。
心智有几大特点:归类存储,同类的信息是归类的;心智害怕复杂;心智容易失去焦点;心智缺乏安全感;它对专业的品牌更相信,心智排斥相同的东西。这些所有的特点,归结起来形成一个概念就是“品类”,这是心智赋予品类的力量。
同时,心智又是辩证的。心智对同一品类的信息接收量非常有限,有可能只有一个,不经常使用的品类只有一个阶梯。但是对于新的品类的接纳,又有无限的空间。这是进化心理学。
为了适应这个迅速变化的外界环境,人类从几十万年、几百万年前,积淀到现在,早就有的心智特征,对新的东西接受能力非常强。回归到商业里,你在一个品类里面不是数一数二,你可能就没有什么未来了。
但是别担心,心智可以不断接受新的品类。你可以创新一个品类。所以品类是心智里面终极的驱动力。里斯先生和劳拉女士将此提炼为:消费者以品类来思考,以品牌来表达。
品类的诞生让定位理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
为什么今天把品类放得这么大?为什么说品类比品牌更重要?我认为是商业环境的变化。今天我们面临的产品极其丰富,选择极其多,同时我们的媒介环境和信息又极其的爆炸。在这种情况下,以前简单的、小的差异化,已经不足以进入消费者的心智了,你必须有品类的差异。
以前靠知名度高一点,或者传播多一点,在某一个方面的包装改进一点,可能就可以赢了。但是今天,你必须要有“类”的差异,这是根本的差异。换句话讲,如果说定位解释了50%商业的成功,我认为品类把它提高到了90%以上。
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企业都讲,我并没有实施定位,我们没有找到差异化的定位概念。但是你可以看,大部分长期处于成功的品牌,它或许没有找到那个语言钉,但是一定是一个品类的开创者,至少是一个代表者。大家可以看看你们的行业,以及全球的案例,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。所以,我认为,品类的诞生,把定位理论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。同时,把战略拉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落地程度。
我们很多战略都是蓝图,画一、二、三、四个蓝图。但品类战略所表达的战略核心是你马上可以着手做的,是看得见、摸得着的。你的战略就是在SUV这个领域里面做到全球第一,做到极致。从企业来讲,做到全球最大的SUV生产商,推动这个品类的发展。如果我们真的理解了“品类”这个观念,你的战略就非常清楚。
越是革命性的观念,产生的影响越是悄无声息。这个观念提出来已经二十多年了,越来越多的企业、商学院、各个领域都在接受这个观念,它逐渐渗入到了我们商业领域里。
这是一所全球著名的商学院发行的杂志,以品类的定义作为标签,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,讨论品类的问题。在理论界,菲利普·科特勒教授也把品类的观念融入到他的著作里面。
当然,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全球的实践。这是在最近十年里,全球商业领域涌现出来的三个非常重要的、有影响力的品牌,我觉得它们根本的战略就是品类创新。还有更多的品牌在做品类创新,新品类体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。
小米走对了一半,非常可惜。福特作为全球传统汽车的代表性品牌,对比一下特斯拉,一个企业成立了一百多年,一个成立了十多年。但是前几天特斯拉的市值首次超过了福特汽车。在去年的品类创新大会上,当时特斯拉的市值是三百亿美元,我说:我认为特斯拉的市值应该是3000亿美元以上,因为它代表了全球最大产业之一——汽车产业的未来,我们拭目以待。今天,我认为它的估值应该在3000亿到5000亿,这就是新品类的力量。
品类战略是中国与全球同步的观念
我觉得定位这个观念,对中国的企业家是不公平的。因为它首先诞生在美国,美国的企业首先接受了二、三十年,然后才逐渐传到中国,现在才有这么多的中国企业家接触到这个观念,实践这个观念。然而,品类这个观念是全球同步的,大家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,在座的企业家代表了最先实践的一批,你们应该掌握最先进的“武器”和全球的企业竞争。
为什么品类的观念那么重要?刚才讲了,它有心智的基础。但是回归到企业的经营,我认为它对接了企业经营最根本的东西。
管理大师德鲁克先生,他为什么成为大师中的大师?为什么他的思想经久不衰?是因为他把握住了不变的、最根本的东西。比如他指出:企业唯一的目的就是创造顾客。你这个企业现在健不健康,有没有问题,就是看你有没有在创造顾客,这是根本性的原因。为了创造顾客,企业要么在技术上、产品上创新,要么做营销推广,让不认识的人认识它。
我认为品类把这两个职能实现了完美的统一。技术和营销不能完全分开,有大量的实践证明,如果技术创新一旦脱离了营销,基本上很难产生什么成果。技术的创新必须和营销结合起来,最终经过市场来经验。否则,所谓的创新就是闭门造车。
品类这个观念诞生之后,企业关于战略的思考方向已经非常明确了。其实在座的各位可以回去想想,我这个企业,我这个品牌怎么做到代表这个品类?你唯一要做的就是使你的品牌代表这个品类,主导这个品类,其他的,我们说的聚焦、专注,都是围绕它的工具。
在黑格尔之后,亚历山大·柯耶夫是20世纪最伟大的黑格尔的诠释者,也是个非常杰出的哲学家。他说历史已经终结了,哲学家的使命已经完成了,世界观和方法论已经完成了,剩下就只有实践了。这位老兄干了一件历史上所有哲学家都没干的事情。他跑到政府里,成为了欧盟的缔造者。欧盟就是历史的终结,是民主自由观念的推动者,是这个观念实践的产物之一。而且这位老兄还有一个非常有预见性的判断,他认为英国就不应该加入欧盟,因为英国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欧洲人。他是极力反对的,我认为他说得很对。
品类诞生时,战略终结时
我们不用去找最先进、最厉害的武器了,我们已经有了,剩下的就是实践。实践决定你最终的成果。所以我想说,品类的诞生史,就是战略的终结史。我们不要再讨论战略了,我们的战略已经有了,我们剩下的工作就是怎么实践,怎么做到品类的主导。而这块的工作我觉得才刚刚开始,还有无数未知的领域,还有无数我们将面对的挑战。
从里斯中国十年的实践来看,我最大的一个心得是:没有两个企业是完全一样的。我们不能完全复制任何一个企业的战略,他们有不同的环境,不同的基础,面临不同的机遇,甚至有不同的管理层。你在实践战略的时候,你做的决策也是不一样。这些因素是无限的,但战略已经终结了,我们的实践才刚刚开始。
定位还会继续发展,但我理解只是属于局部的调整,我们要让它变得更锋利,在实践里面发现更好的方法,但是基本的观念已经终结了。
就实践来说,不代表我们接受了这个观念,我们学习了这个观念,在实践当中就会一帆风顺。
360是一个例子,周鸿袆是互联网企业里众所周知的定位粉丝。我到他的企业去,他跟我讲:国内作者写的书,他只推荐一本就是《品类战略》。他认为只有《品类战略》达到这种高度。《品类战略》这本书在360人手一本。他说当他看其它企业的时候特别清楚,但是看360时候就下不了决心。他说,他在做雅虎中国总裁的时候,做一个搜索叫易搜,只能搜图片和视频,是有差异化的,一个新的品牌不叫雅虎。他说,当淘宝要推出一个B2C平台的时候,他认为确实应该用一个新的品牌名“天猫”。可是当他要推一个儿童手环的时候,它就只能叫360。
里斯先生说过:咨询公司、咨询顾问提供很重要的一个“产品”和价值,就是第三方的外部视角。所以,以定位粉丝自居的企业家,实践起来还是非常艰难的。
第二个例子就是小米。本来这次峰会我邀请了雷军先生,很希望他来分享一下他的实践,但是很遗憾他最终没来参与。我想这个阶段对于小米,对于雷军是非常痛苦的。小米聚焦互联网直销,让他成功。成功以后,推出了小米电视、手环等,越来越多的不同的“小米”出现,当你把“盘子”已经做得很大的时候,你就很难再聚焦了。
雷军的合伙人告诉我说:小米五周年的时候,雷军给前一百名的员工送《定位》这本书,并且签上了自己的名字。我开玩笑说:应该请里斯先生签名,这书又不是雷军写的。但是很遗憾,雷军还是没有读懂定位,或者还没有完全读懂定位。小米的问题不是幸灾乐祸,而是非常的可惜。其实我们跟小米一直有沟通,它曾经是可以跟苹果媲美的品牌,但是现在来看,非但没有“走好”的迹象,反而走向了越来越糟的趋势。
问题在哪里?我认为仍然是实践的问题。实践的问题在哪里?是理解的问题。到了自己,就下不了决心,因为有无数个因素:经销商、内部员工都反对。我认为最终的根源,还是对观念的理解和认识。另一部分是我们对品类的理解和对战略本身的理解,还存在很大的误差。
2008年的时候,我陪里斯先生在北京中国大饭店接受当时的一名记者金错刀的采访。里斯先生说了这样一句话——我告诉你一个价值十亿美金的机会,未来会诞生一个不同于传统PC互联的品类,叫做:mobile.com。移动互联就是一个新的品类,新的品类会诞生新的品牌,比如会诞生新的搜索品牌,比如会诞生新的新闻品牌。在PC互联上诞生的那些品牌,在移动互联时代会被极大的削弱。我认为金错刀没有听懂。
但是有一家企业他干了,2010年一家叫“91”的公司成立了,专门做移动互联搜索。三年之后,它以19亿美金的价格卖给了百度。因为百度意识到在移动互联时代,它会受到极大的削弱,必须要通过收购来弥补这个弱势。新闻行业也诞生了一个新的品牌:2012年成立的“今日头条”,现在已经成为移动互联里成长速度最快、用户数量达6亿的互联网品牌。
这是归类,把握住归类,我们就能掌握战略的机会。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对品类本身的理解、对战略归类本身的理解远远不够。下一个十亿美金的机会是什么呢?
中国,“中国”就是一个新品类。我认为在座的各位企业的成长,在未来十年、二十年就依托于“中国”这个品类的成长。在中国市场我们会逐渐升级、改变那些以进口品牌、合资品牌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局面。这就是中国品牌的崛起,国货的崛起!这是不可逆转的、必然的趋势。
手机,以前我们都用洋品牌,现在已经很多人用自主品牌了。我认为在汽车产业里面,未来五到十年,中国的汽车品牌会赶超日韩。超过韩国是必然的,赶超日本,也是非常有可能的,这是必然的一个趋势。
“中国”品类的崛起,还带来另外一个机会,就是全球品牌。因为对全世界来讲,“中国”就是一个全新的品类。中国车、中国化妆品、中国茶、中国牛奶、中国奶粉、中国酸奶进入到全球市场。对他们来讲,天生就是一个新的品类,这个品类的机会是无比巨大的。
战略的历史已经终结,实践才会成为永恒。
所以,第一我们不要考虑战略的问题,第二不要考虑品类的问题。定好你的战略,选好你的品类,把握住大的品类的趋势,相信下一届峰会一定会诞生新的、更多的百亿级、千亿级的企业。
谢谢大家!
峰会信息 / SUMMIT INFO
《哈佛商业评论》中文版
里斯中国公司
2017年05月11日
上海中心大厦
克里夫定位学院
华章书院